第二季讲座回顾 | 对三种民间契约文书的研究体会——第五讲刁统菊教授讲座回顾
发布时间:2022-04-01 阅读:2475次

2022年4月1日下午,中山大学中文系“民俗资料学高端学术讲坛”(第二季)第五讲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山东大学刁统菊教授主讲“对三种民间契约文书的研究体会”,山东大学龙圣教授与谈,中山大学王霄冰教授主持。


图片17.png

刁统菊教授


刁统菊教授指出,民间文书蕴藏着区域社会生产和生活方面丰富而珍贵的信息,既显示出民俗之“民”的主体性,也与官方档案互为补充、相互理解,是重要的民俗资料,民间文书研究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村落社会和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传承的理解。刁老师着重以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BSB)藏中国契约文书为例展开分析,并与山东建筑大学地契博物馆藏分家文书、鲁南红山峪村民间文书进行了对读与比较,介绍了契约文书程式化的行文特征。她从归户性原则和田野作业经验出发,阐述了文书所反映的传统社会民众强烈的土地所有权意识,以及土地交易中体现的浓厚的家族观念。最后,刁老师呼吁民俗学者在田野作业过程中多关注和搜集民间文书,运用深入访谈了解其自然地理、社会文化、历史等背景信息,在地方社会具体语境中理解民间文书。


图片18.png

王艺璇


随后,中山大学2020届民俗学硕士王艺璇分享了她整理BSB文书的经验。



图片19.png

龙圣教授


与谈嘉宾龙圣教授高度肯定了利用归户性原则和田野作业方法来还原馆藏民间文书所缺失的背景信息并对文书进行研究的做法,同时他也指出,当前我国民俗学界对民间文献的搜集工作和相关课程的建设还比较薄弱,亟待弥补这两方面的不足。



图片20.png

王霄冰教授


王霄冰教授认为,刁统菊教授的民间文书研究揭示出了乡土中国的运作机制,在方法论上具有示范意义。



图片21.png

与会者截图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