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讲座回顾 | 从“以事象为中心”的田野作业到网络民族志:当代神话搜集和研究方法探索30年——第二讲杨利慧教授讲座回顾
发布时间:2022-04-04 阅读:899次

2022年3月11日下午,中山大学中文系“民俗资料学高端学术讲坛”第二季第二讲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北京师范大学杨利慧教授主讲,华中师范大学孙正国教授与谈,中山大学王霄冰教授主持。


图片6.jpg

与会者截图留念


杨利慧教授以自己对当代神话搜集和研究方法的30年历程为个案,指出在学者的学术生涯中,田野研究的模式和功能会随着学者在不同阶段探寻问题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她把自己的神话研究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主要以“女娲的神话与信仰”为中心,采取“以事象为中心”的田野作业;21世纪最初的十年,在力求对当下民间生活的神话讲述事件进行微观考察的理念驱使下,她带领学生深入一个或多个社区,采取民族志式的田野作业方法,开展了有关神话的活态传承问题的研究;2012年以后,杨教授的研究转向了中国神话在遗产旅游和电子媒介领域的传承和变迁等问题。由于研究对象的流动性、虚拟性等特点,“网络民族志”成为了她进行田野作业的新方法。这一历程也反映了中国神话学日益呈现的“朝向当下”的学术取向。


图片7.jpg

杨利慧教授发言 


在与谈环节,孙正国教授以杨利慧教授写作中“语境”和“情境”、“挪用”和“挪移”两组概念的变化为例,展现了杨教授在学术中的不断尝试和创新,并分享了自己对讲座提出的“神话主义”概念的见解。


主持人王霄冰教授高度肯定了杨利慧教授将神话研究从故纸堆推向田野的学术意义,并指出,杨教授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神话研究在以事象为中心到以社区和讲述者为中心的转向过程中,学者个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1681788586376555.png

王霄冰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