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讲座回顾 | 历史民俗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 ——第八讲萧放教授讲座回顾
发布时间:2022-01-19 阅读:1356次

2021119日下午,中山大学中文系“民俗资料学高端学术讲坛”第一季第讲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北京师范大学萧放教授主讲《历史民俗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北京联合大学张勃研究员参加与谈,中山大学王霄冰教授主持。

1.png

萧放教授发言

历史民俗学是关于民俗事象的历史研究与历史社会民俗事象、民俗记述及民俗评论的研究的学科。萧放教授首先指出,“历史民俗学”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日本和韩国民俗学界都曾对此做过深入思考和论证。钟敬文先生十分重视并积极倡导历史民俗学,他在《建立中国民俗学派》中明确将它列为民俗学学科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接着,萧老师阐述了历史民俗学包含的“民俗史”“民俗学史”“文献民俗志”三个方向的内涵和研究方法。他强调,中国民俗学学科体系的建设需要有历史民俗学的参与,相关的研究将有助于当代中国民俗学有效利用本土传统学术的资源,并为当今社会的移风易俗实践和乡风文明建设带来有益的启示。

在讨论环节,张勃研究员高度评价萧老师对推进历史民俗学建设所做的贡献,并就历史民俗学与历史学在民俗研究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最后,萧放教授围绕如何利用非文献类民俗资料、民俗史的写法、疫情对节日习俗的影响、民俗文化嵌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等问题,与王霄冰教授和听众们展开了讨论。

2.png

张勃研究员与谈

至此,“民俗资料学高端学术讲坛”第一季的8场讲座圆满完成。该系列讲座获得了古代文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相关领域师生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在线收看人数累计逾18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