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民俗学家陶立璠教授为《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源网》题字
发布时间:2017-08-16 阅读:11411次

原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名誉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陶立璠先生特为项目组正在筹建的数据库《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源网》题字。

陶立璠教授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央民族大学助教、中文系文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著作有《民俗学概论》(1987,民族大学出版社)、《民族民间文学基础理论》(1985,广西民族出版社)、《神秘新奇的世界—民族民俗审美谈》(1997,广西民族出版社)、《民俗学概论》获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民族民间文学基础理论》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1979——1989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最佳著作奖。其中《民俗学概论》已被翻译成日文和韩国文在日本和韩国出版。此外与他人合作完成《中国少数民族文学》(1985,人民出版社)、《中国文化百科》(1991,吉林人民出版社)、《中国文学大辞典》(1997,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民俗大系》(31卷本,任主编,2005,甘肃人民出版社)等民俗学和民间文学著作20多种,发表论文百余篇。

陶立璠教授在建设学术性、资料性的专业网站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与丰富的经验。早在1999年,陶立璠教授与著名表演艺术家陈佩斯先生共同发起并创建《中国民俗》网站,并任该网站第一主持人。

我们的项目甫一开始,陶立璠教授就对该项目予以了诸多关注并寄予厚望,并肯定了该项目对民俗学学科发展的作用。在课题研究中,陶立璠教授也不断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可行的建议,如建立数据库的问题,应界定哪些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可收入数据库;文献文物的收集整理,不应只针对汉族而包括其他少数民族尤其是跨界民族。针对文献的搜集,他认为不能局限于博物馆和图书馆,因为很多资料可能在研究所、研究院里,或者在个人手里,而且入数据库的时候要进行筛选,以做一精品数据库。此外,陶立璠教授认为,利用现代技术把流失在海外的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加以搜集、整理,具有十分重大的学术意义。建立网站,公开资源,也有助于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并热爱我国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