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讲座回顾 | 泰山碑铭文献与朝山进香研究 ——第六讲叶涛教授讲座回顾
发布时间:2022-01-05 阅读:1319次

2022年1月5日下午,中山大学中文系“民俗资料学高端学术讲坛”第六讲——“泰山碑铭文献与朝山进香研究”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山东大学教授、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主讲,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鞠熙参加与谈,中山大学王霄冰教授主持。

叶涛教授讲述了自己研究泰山香社的缘起、经过与反思。他谈到,顾颉刚先生在妙峰山研究中的民众视角使他深受启发;山东人的身份、钟敬文先生对这一选题的认可让他坚定了从事这一研究的决心,从此他便与泰山结缘。叶老师指出,以往对泰山碑刻的研究大多关注历代帝王封禅告祭、精英文人对泰山的赞颂,但对碑刻中老百姓朝山进香的内容关注不多。在讲座中,叶老师通过进香碑文阐释了民间信仰的组织性,并基于已有研究提出了对“无文字阶层”与“有文字的历史”、田野口传与文献之关系、关注当下与历史传承等问题的思考。

1.png

叶涛教授发言

与谈环节,鞠熙副教授以法国卢尔德的朝圣圣地为例,与泰山香社研究进行比较,提出可进一步拓展的研究空间。王霄冰教授赞同叶涛教授在研究中对文字资料的充分利用,强调在民俗学研究中文献与田野的互释,认为民俗学不仅要“眼光向下”,也要“眼光向上”,应有精英与民间、上层与下层的双重视角。最后,叶涛教授还对听众提出的泰山文化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民间信仰的当代价值、朝山进香研究的方法论等问题发表了深刻的见解。

2.png

鞠熙教授与谈

3.png

王霄冰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