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生活结构视域中的艺术与民俗:以鲁中小章竹马为例——第十七讲张士闪教授讲座回顾
发布时间:2024-05-23 阅读:436次

2024520日晚,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功举办“民俗资料学:历史、理论与方法”高端学术讲坛第十七讲——《生活结构视域中的艺术与民俗:以鲁中小章竹马为例》。本次讲座特邀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山东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民俗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民俗学会会长张士闪主讲,中山大学中文系刘晓春教授、王琴副教授和中山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孔庆夫副教授参加与谈,中文系王霄冰教授主持。

图片1.jpg

张士闪教授讲座中

张士闪教授首先从时间、空间、叙事以及功能等角度为听众呈现出鲁中西小章村竹马表演活动的多维样态,随后借助罗姆巴赫的“生活结构”理论,分析乡村精英如何运用历史记忆在小章竹马与国家政治、地方社会之间建立关联,以及这一民间传统如何在与时俱进中发挥了社会建构能力。他指出,小章竹马不是单一的文化形式或静态的文化遗产,而是混融“艺术”“民俗”等多元要素的杂糅文化形态与鲜活社会实践。最后,张士闪教授表示,民俗学研究应坚决摒弃由学科分类、学术概念造成的认知误区,而应从广大民众对其生活世界的感知出发,以生活结构为视域统合其艺术、民俗等多元逻辑,设身处地地感受与理解社会事实,进而反思与突破现今以西学为主导的现代学术规范,探索更具解释力的学术范式。

刘晓春教授评议.jpg

刘晓春教授评议

王琴副教授评议.jpg

王琴副教授评议

孔庆夫副教授评议.jpg

孔庆夫副教授评议

与谈环节,刘晓春教授从南北方族谱的差异性与竹马表演隐含的剧场性结构等方面与张士闪教授进行了对话,王琴副教授在叙事学、现象学等视角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孔庆夫副教授从非遗的角度谈到了传统文化与社区的联系。在互动中,张士闪教授就“神圣性”“建构”等概念与同学们进行了讨论。

讲座现场.jpg

讲座现场

王霄冰教授总结.jpg

王霄冰教授总结

活动最后,王霄冰教授对张士闪教授的田野调查深度做出了高度评价,指出本次讲座为年轻学子如何阅读田野文本、透过民众的表层叙事把握其背后的实质意义提供了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