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首席专家王霄冰教授指导的三位课题组成员(其中两位博士生和一位硕士生)皆顺利通过线上答辩,获得了中山大学的博士、硕士学位。
2020年6月4日,王霄冰教授指导的博士生林海聪、崔若男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参加此次答辩会的委员有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萧放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岳永逸教授、山东大学的张士闪教授,以及中山大学的刘晓春教授和蒋明智教授。
林海聪的博士论文《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民俗的视觉表达——以甘博影像为中心的图像比较研究》(约20万字)以妙峰山民间信仰研究史和文献民俗学研究为中心,运用图像学和民俗资料学的研究方法,探索了西德尼·甘博(Sidney Gamble)所摄制的妙峰山影像的民俗内涵。答辩委员们一致认为该文在民俗解析的比较研究、文献与图像的参证阐释及跨语际学术实践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创新,也进一步挖掘了民俗学在图像研究方面的学术生长可能性。答辩委员们也建议课题组成员林海聪能够沿着这一线索,进一步挖掘民俗影像的文化表达能力,以及图像解析作为民俗学方法论的有效性。
崔若男的博士论文《近现代来华西方人的中国歌谣研究》(约18万字)以近现代以来来华西方人士的中国歌谣研究为研究对象,挖掘整理了数位重要的歌谣搜集者与研究学者的贡献,并以之作为论文的研究重点,从多个层面阐释了这些早期学者从事民歌研究的成绩。论文突破盲区,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材料、研究视野等方面均有拓展,将来华西方人的中国歌谣研究,纳入到中国歌谣学学术史的范畴予以考察,不仅在理论上有建设意义,而且也在中国民俗学史的研究领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作者不仅肯定了西方人早期歌谣研究的学术价值,而且发现了这批来华西方人的歌谣研究在思想上和方法上都对20世纪初的中国歌谣运动产生了较为直接和深刻的影响。
2020年5月29日,王霄冰教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王艺璇参加了硕士答辩,出席此次答辩的委员有华南理工大学的储冬爱教授、中山大学的刘晓春教授、蒋明智教授和陈志勇副教授。其硕士论文《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中国契约文书研究》(约7万字)以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Bayerische Staatsbibliothek)所藏的229份民间契约为研究对象,其中大部分是来自山西、河北等地的清朝和民国时期的买卖地契。论文基于数据分析与整理的研究方法,立足于文献研究与实地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契约文书进行了超越“本体”的讨论与分析,由文献本身上升到“社会”与“人”。答辩评委们认为该论文基于数据库建设与分析的研究思路,契合当下学术发展的潮流,显示出较强的方法论意义。对我国海外民俗资料的挖掘、整理和利用则体现出较强的实用价值,同时凸显了民俗学的学科本性与研究旨趣,并建议作者后续可以进一步挖掘契约文书的民俗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