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批准,批准号16ZDA223。项目首席专家为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王霄冰教授,子项目负责人分别是德国波恩大学白瑞斯教授(Berthold Riese)、中山大学哲学系梅谦立教授(Thierry Meynard)、中山大学中文系黄仕忠教授、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松尾恒一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李扬教授。
该项目旨在全面、系统调查海外所存中国民俗文献及民俗有关文物,予以编目、整理、研究,并尽可能复制、扫描或摄影以设立数据库,供研究者使用。
民俗学、人类学是在西方学术背景下建立起来的现代学科,其后影响东亚,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大战略之下,成为当前的显学。从16世纪传教士进入中国,带走不少的中国民俗资料,到19世纪之后,国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旅行家在中国各地进行系统而有目标的田野考察,收罗了大批在中国当时并不受注意的民俗有关文物和民俗文献,流转国外,现在连同学者自己的笔记、资料、图片等,散藏在国外的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成为研究中国民俗文化的一个有待开拓的宝库。其中许多珍贵资料在中国本土已经散佚无存,而且大部分资料未经编目整理,亦未得到介绍披露,学者难以利用。
本课题的立项,即旨在解决这一问题。寻访、挖掘、整理和研究国外博物馆和图书馆等公共机构所收藏的各类中国民俗文献与民俗相关文物,通过编制目录、开展专题研究和建立数据库的形式,一方面将这批珍贵的文物与文献资料介绍回中国,另一方面为世界各地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学者与收藏机构搭建一个汇集资料和交流信息的平台,同时利用这些资料对中国民俗的发展变化、民俗文献和文物研究的方法论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交互视角等问题展开研究。这样既能使流落于海外的民族文化遗产得到抢救和继承,而且通过考察西方学者对于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的收藏史和研究史,借鉴其学理依据和学术理念,丰富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思想与治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