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贝尔托德·劳弗、 [德]顾路柏、[德]夏礼辅整理/王霄冰编:《燕影剧:晚清北京皮影戏唱本》(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
Date & time of publicaiton:2023-03-31 Views:2383次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燕影剧护封.png

书名:燕影剧:晚清北京皮影戏唱本

作者:[美]贝尔托德·劳弗 [德]顾路柏 [德]夏礼辅 整理  王霄冰 编

出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出版号:978-7-5695-3342-2

出版时间:2023年3月


  • 作者简介

贝尔托德·劳弗(Berthold Laufer,1874—1934),德裔美国汉学家,曾先后参加了四次东方探险活动。

顾路柏(Wilhelm Grube, 1855—1908),德国著名汉学家,曾任柏林民族学博物馆东亚部主任、柏林洪堡大学和莱比锡大学教授。

夏礼辅(Emil Krebs, 1867—1930),德国外交官和翻译家,曾任德国外交部驻北京公使馆参赞。

王霄冰,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


  • 内容简介

德裔美国学者劳弗1902年用高价从皮影戏班购得1202件道具和110出唱本,之后更与师友整理出50余个剧目,题为《燕影剧》在德国出版。本书是《燕影剧》所收剧目的影印版,中山大学王霄冰教授在本书导言中详述叙述了这批文献的来龙去脉。这是清代影戏文本的珍贵遗存,不仅保留了晚清演出本的面貌,还是研究民俗文化的重要资料。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的一种,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6ZDA16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1902年3月,美国汉学家劳弗从北京一个皮影戏班手中购得了全套的道具和唱本。然而不幸的是,这1202件皮影戏道具中的很大一部分却在转运过程中丢失了。所幸当时一同收购到的十九册唱本手抄稿没有丢失。劳弗对这批材料十分重视,并产生了对其加以整理、出版并翻译成德语的想法。1904年,他在德国与老师顾路柏见面,提出由顾路柏负责这项工作,同年秋,顾路柏拿到了手抄本原件并着手整理、翻译,直到其在1908因心脏病发作去世。在顾路柏去世之后,他的另一位学生、劳弗的同学夏礼辅(Emil Krebs,1867-1930)接替了这项工作。夏礼辅当时在北京公使馆担任首席翻译官和参赞,通晓北京方言,并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了北京民间皮影艺人的帮助。因此,从手稿到正式出版,《燕影剧》中的剧目经过了顾路柏、夏礼辅、劳弗等几位汉学家的编选、分类、转写、翻译和修订,期间也有北京的影戏艺人参与了释读,所以这些文本的可靠性是值得信赖的。《燕影剧》本书共收入五十七个影戏剧本,分为佛教剧、道教剧、历史剧、风化剧、滑稽剧等5种不同类型,另有“独歌”11首。


微信截图_20230507105841.jpg


  • 名家推荐

皮影戏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它是我国从古代到近现代民族文化自信、社会状态、民间信仰、艺术趣味、工艺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收集和分析皮影戏戏本,是深化人类学、社会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重要的一环。仅就中国戏史研究而言,《燕影剧》一书的出版,从它所收集到的珍稀戏本中,可以看到皮影戏和舞台剧在思想上和艺术上互相影响互相演变的过程;特别是从它保存的戏本中,可以看到晚清北京影戏流传的形态,这对研究近代戏曲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中山大学教授、中国传统戏曲学会会长 黄天骥

《燕影剧》保存了清末流行于我国北方的数十种皮影戏剧本。它由德国汉学家和北京影戏艺人共同记录、整理,比一般的手抄本可信度高。我在台北“中央研究院”见过一次后便念念不忘。《燕影剧》在国内极少收藏,是研究我国戏剧史、影戏史、民俗学的重要文献,弥足珍贵。——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 康保成

传说皮影戏始于先秦,今知唐代已有记载,至宋代其演出已颇为繁盛,并为戏曲的形成、成熟贡献过力量。其鼎盛应在清代中后期。但嘉庆初的天理教之变,清廷称影戏利用纸人纸马与兵造反,下达“禁令”,“各省抚司道署内,俱不得私养影戏班”;其后更因庚子事变,清廷再次迁怒而及于皮影,“国有大难,民无天良,若再演影,点火烧箱。”于是活跃在京城的影戏班子纷纷解散,艺人转回老家乡下,所积累的皮影及脚本大多随之消散。然而在这样的时刻,有一位叫劳弗的德裔美国学者,却十分关注皮影戏。一九零二年三月一日,他经过多方努力,用高价从一个皮影戏班手中购得了全套一千二百零二件皮影戏道具和一百一十出唱本。可惜寄给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的这一千多件道具在运输途中散失泰半,惟有十九册唱本手抄稿幸存。其后他与师长同好共同努力,整理出其中的五十余个剧目,题为《燕影剧》,于1915年在德国出版。这是清代影戏文本的珍贵遗存,不仅保留了当时演出本的面貌,也是研究晚清北方民俗文化的重要资料。由此可以概见影印出版这批文献的意义与价值。——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所长  黄仕忠



  • 目录

-佛教剧

白蛇传

无底洞


-道教剧

混元盒

戏珠

百草山

麻姑跳神

天仙送子

百寿图

赐福


-历史剧

走鼓毡绵

棋盘会

抛彩逐婿

报喜

双锁山

闯山

抱盔头

七子八婿

太平桥

小骂城

大骂城

抱盒

狄青投亲

胡廸谤阎

斩豆娥


-风化剧

倒庭门

打口袋

打灶

小姑贤

平安吉庆

坐楼

争夫

打枣

花亭

借䯼髻

扫雪

送米

探监

要嫁妆

雪梅教子

三娘教子

双官诰

听琴

逛灯


-滑稽剧

闹洞房

当皮相

一疋布

打面缸

偷蔓菁

偷萝葡

教书谋馆

放脚

母女顶嘴

老妈开嗙

男开嗙

两怕

三怕

小龙门


-独歌

上妆台

无题

拿虼蚤

无题

无题

无题

无题

无题

无题

无题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