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专家王霄冰教授与课题组成员在北京举办了以“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源数据库”的后期建设为主要议题的会议
Date & time of publicaiton:2019-11-18 Views:1923次

20191118-20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6ZDA163)在北京召开专题会议。

此次会议以“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为主要议题,来自中山大学的王霄冰教授、国立日本历史民俗博物馆松尾恒一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的李扬教授、北京大学的王京副教授、北京中研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的李刚总工程师、信阳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周波以及来自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们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一开始,由首席专家王霄冰教授致辞,并向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们表示了诚挚的感谢。王霄冰教授谈到,项目数据库的建设与本课题倡导的“民俗资料学”是十分契合的。民俗学首先是一种资料之学,收集到的资料如何保存、处理都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次专题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专家学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对我们所收集到的民俗资料进行更好地保存和利用。隶属于项目的“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源网”运行已有两年多,随着资料的增多,在数据录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数据采集表中有不尽完善之处、数据库界面的展示存在一定的缺陷等等。此次研讨会的目的,便是针对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善方案,并安排下一步工作。

会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李刚总工程师展示数据库的前台与后台

负责“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源网”建设的总工程师李刚从前台和后台两个方面向大家展示了数据库设计的主要架构,“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源网”的服务器现在在中山大学的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之下,数据库可借中山大学高水准的网络信息技术来保障网站的信息安全,网站的管理完全按照中山大学的网络管理体系执行,包括服务器的安全、应用程序的测试、管理系统的后台运作等等。其网地址为cfro.sysu.edu.cn,其中cfroChinese Folklore Resources Overseas的缩写,sysu.edu.cn是中山大学的域名。李刚总工程师展示了数据库的前台界面,界面的“海外藏民俗资源网”的字样为著名民俗学者陶立璠教授所提,主要图案是由广东美术学院专业教师设计的唐船图。界面还有图画类、文本类、文物类、影像类、研究资料类这五大数据类型的一级分类标题及课题介绍、大事记、收藏机构、简报&成果的标题,数据库还可以切换成英文界面,除了中文界面及英文界面,李刚总工程师还展示了数据库二、三级分类的中英文界面,让与会者对数据库的分类方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除了前台展示,李刚总工程师还展示了数据库后台中数据录入的方式、规则及后台的管理系统。通过前后台结合展示,与会者对数据库建设目前取得的成果有了基本的了解。围绕李刚总工程师的展示,讨论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库中英文界面的展示。现有的数据库中英文展示是两个独立的显示界面,为了方便读者,与会专家建议增加中英文对照浏览的界面,以便读者自主选择界面的语言浏览方式。

2.数据库录入规则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在数据“题名”录入时“自拟题名”与“认定题名”的区分不够明晰,“认定题名”后应该增加“认定理由”的相相关内容,由此“自拟题名”可以更改为“认定题名相关理由说明”,并且要注意标明采集数据“内题名”与“外题名”的语种。在数据“描述”的“内容”一栏,“内容”应该指的是针对数据的研究与考据,而不是针对数据本身的特征描绘,王霄冰教授建议将“内容”一栏变更为“相关说明”,如果没有具体的研究就从简说明,有相关研究可写为“参见XX论文”。数据的“覆盖范围”一栏中有“朝代”、“具体年代”、“原生区域”三小栏,大家建议将“朝代”和“具体年代”分为三格,即“朝代”、“年代”和“年号”,“原生区域”也要进一步细分,要明确“原生大区”、“省份”和“具体区域”的相关内容,这里还存在一个新老地名的问题,李扬教授提醒应该注意新旧地区地理版图的问题,应该对原生数据的来源进行备注,标明原有的历史版图,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数据的“知识产权属性”一栏中应该进一步区分“作者”、“编者”和“译者”,不能将三者混为一谈,“发行者”和“采集者”也应该重新进行定义。

3.数据来源的版权问题。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实验的过程,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该注意与资料采集地的相关人员建立密切联系,若数据库的内容作为成果公开出版,应该注意与对方就资料版权问题进行协商,以保证资料来源的合理性。

元数据的管理在人文社科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资料的整理和积累是学科发展的基石,以数据库的形式对资料进行有效的保存是民俗学努力的方向。民俗学中民俗文物、民俗图像、民俗文本等资料如何进行元数据的提取,这是需要不断探索并加以完善的过程。

中午,参与本次研讨会的成员一同参观了全国首个非遗主题的文创园区——咏园,园区内有多个展馆,包括类型丰富、品种多样的非遗作品,与会者在参观中充分领略到了非遗的文化魅力

二、子课题负责人汇报各自研究进展

下午,项目组子课题负责人李扬教授、松尾恒一教授、王京副教授分别就自己子课题的进展情况进行了分享交流。

1.中国海洋大学的李扬教授汇报了他本人及其研究生们前期的科研进展,并且与首席专家王霄冰教授达成了明年五月份在青岛召开课题组会议的初步计划。此外,李扬教授将着力于编著《英美两国的中国民俗研究及相关资料》(30-40万字)一书,并且在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生陆慧玲的翻译初稿的基础上,校对、补充翻译美国浸信会女传教士菲尔德(Alele Marion Fielde1839-1916)的著作——《中国童话》。

2.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的松尾恒一教授介绍了国立日本历史民俗博物馆中藏有的中国民俗资料,并且分享了申请日本藏民俗资料用于学术研究的经验。此外,他特别为课题组整理了历博藏的数百张中国明信片,这将丰富课题组收集的在日中国民俗资料。

3.北京大学的王京副教授提出,在数据库现有资料中关于日本藏有的中国民俗资料较少,进一步搜集这部分资料是课题组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他表示会注意搜集与中国相关的民俗资料线索,如在神奈川大学瑶族文化研究所中是否有瑶族文书的相关内容。王京老师还对项目组成员周波所关注的“早稻田大学民间教派类宝卷”给出了建议,他特别提出要忠实于宝卷原有的内容,注重研究的民俗学价值。

    4.信阳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周波汇报了其整理研究“早稻田大学民间教派类宝卷”的进度,与会专家都对他的工作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如要在众多宝卷中筛选出与民俗关系较为密切的内容、注重将搜集到的宝卷资料与中国现有的宝卷研究进行对比等等。

三、项目组成员工作交流汇报

   项目组成员崔若男、王玉冰、朱家钰就各自展开的工作进行了交流汇报。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崔若男对自己在美国访学期间搜集到各类民俗资料的数据库进行了介绍,开拓了资料搜集的途径。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王玉冰就网站的后台管理提出,网站中“大事记”板块拖动式的浏览方式在进行资料查找时非常不便,因此应该设置成可翻页式操作,这样可以实现页数的直接跳转,方便资料的搜索。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大学博士研究生朱家钰也就后台数据录入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汇报,如数据录入的“语言选择”中没有德语、西班牙语等语言造成数据录入的困难。通过项目组成员的汇报,数据库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得到有效归纳,这也进一步明确了在今后的数据库建设中需要进行改进之处。

   研讨会的尾声,李刚工程师做了发言总结,表示将会根据此次会议的探讨交流完善数据库建设,并安排技术人员进行相关问题的具体对接,以更加全面和系统地对存于海外的民俗文献、民俗文物予以编目、整理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