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刊发“日本藏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专题
Date & time of publicaiton:2017-08-13 Views:3564次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6ZDA163)自立项以来,已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子课题四“日本、美国藏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的调查、编目与研究”的部分成员在2017年第3期《文化遗产》上刊发了“日本藏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的整理与研究”的专题文章。

该专题由北京大学王京副教授主持,共包括四篇: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松尾恒一的《基于中国在日资料进行民俗研究的可能性——聚焦明清访日海商相关记录》、王京的《日本民俗学的中国研究:1939年的转折》、山东大学赵彦民的《日本满铁调查文献中的中国民俗资料——以<中国农村惯行调查>(1-6卷)为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斯琴的《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及其所收藏的中国资料》。

自古以来,日本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密切的交流。这也使得日本成为藏有中国民俗文献、文物资料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了解相关资料的馆藏信息及构成,对其进行发掘、研究,无论是对于中国民俗学,还是对于中日文化交流而言,都具有重大意义。但对学者而言,面对数量巨大的资料如何进行筛选与研究,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王京在主持人语中指出了对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的三个层面:“资料形成的研究”、“资料状态的把握与利用技术的开发”、“资料意义的挖掘与研究”。

四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围绕在日的中国民俗资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从博物馆馆藏入手,松尾恒一对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所藏的明清之际中国访日海商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探讨。该批资料既有日本人与旅日荷兰人对清代访日海商的商贸活动、生活状况的描述,也保留了当时中国的多种民俗活动,如祭祀妈祖、赛龙舟等等。这些珍贵的资料为民俗学及相关研究贡献了具有价值的新材料,同时提供了一种以国际化视野对民俗资料进行多立场综合分析的方法。

与松尾恒一相同,斯琴从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所藏的中国资料入手,对其进行了详尽的统计与分析。该博物馆以收集民族学、民俗学相关资料为主,馆藏中国的民族文化资料达15315件,其中以少数民族资料居多,对研究中国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王京从日本三四十年代的学术期刊《民间传承》及《旅行与传说》所涉及的中国内容着手,联系时代背景与社会动向,重新考察了日本的“一国民俗学”学术传统与理论。同时通过对两本期刊的量化分析,将1939年以来日本政府及民间机构对中国的实地调查联系起来。

赵彦民以6卷本的《中国农村惯行调查》为例,基于民俗学的视角,对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的民俗调查资料进行解读,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